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证样本  >>  本科毕业证 > 正文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毕业证样本2015年全日制本科毕业证模版图片

本科毕业证 2025-03-20 07:35:32 0
高清样本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毕业证样本2015年全日制本科毕业证模版图片

第一章:梧桐树下的红丝带

九月初的苏州城,暑气未消,独墅湖畔的梧桐叶簱簌作响。林夏拖着行李箱站在文正学院门口,抬头望着烫金的校牌,阳光从枝叶缝隙漏下,在她怀中录取通知书上投下斑驳光影。这是她第一次看见那枚红丝带系着的校徽——青铜底色上,展翅的凤凰托举着“文正”二字。

“同学,需要帮助吗?”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志愿者笑着走来。林夏这才注意到,对方胸前的校徽丝带已褪成浅粉色,边缘还沾着颜料渍。“我是油画系的周明远,大二了。”男生自然地接过她的行李,箱轮划过青石板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的白鸽。

报到流程比想象中繁琐,但林夏始终攥着那个牛皮纸袋。直到在图书馆前遇见白发苍苍的院长,老人正为新生题写校训:“天下为公,学贯中西”。林夏递上录取材料时,院长忽然指着她包里的通知书说:“这红丝带,要等到毕业那天才能换成金色的。”

第二章:钟楼与画架的四季

文正学院的钟楼是座哥特式建筑,每逢整点,悠扬的管风琴声便会漫过梧桐林。林夏常在晨雾未散时抱着画架坐在钟楼阴影里,看光线在红砖墙上流转。油画系的教室飘着松节油与亚麻仁油的混合气息,周明远总会在她调色时突然伸手:“你的钴蓝里该加点丁香紫。”

大二那年,学院举办校史展览。林夏在泛黄的档案里发现,文正学院的前身是1998年创建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创办初期连独立校区都没有。老照片里,第一代师生在借用的教室里上课,黑板旁挂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书法卷轴。“这是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里的句子。”周明远指着卷轴下的注释,“后来成了我们的校训。”

最难忘的是毕业创作季。林夏的油画《钟楼四季》在评审时遭遇瓶颈,导师陆教授指着画布上的冬景说:“你画了霜雪,却忘了钟楼气窗里透出的暖光。”那天深夜,周明远提着夜宵出现在画室,月光下他校服上的红丝带已换成银灰色:“要不要去钟楼顶层看看?”他们爬过狭窄的旋转楼梯,看见月光在铜制钟摆上凝结成珠,远处独墅湖的水面浮着碎银般的波光。

第三章:红丝带褪色时

大三实习前夕,林夏在整理画室时发现周明远的校徽遗落在窗台。红丝带已褪成浅褐色,边缘卷起毛边。她正想去油画系找人,却在走廊听见周明远和导师的对话:“医院说如果做化疗,毕业典礼可能赶得上……”“别告诉林夏,她正在申请巴黎美院的交换名额。”

林夏攥着校徽躲在转角,泪水模糊了视线。她想起去年深秋在金鸡湖畔写生,周明远突然咳出血丝,却笑着说:“大概是颜料吸多了。”后来才知道,他早确诊了淋巴瘤,却坚持要完成毕业创作——那幅《梧桐雨》里,每片落叶都藏着金箔般的希望。

毕业创作展那天,周明远的画作前摆着募捐箱。林夏的《钟楼四季》挂在正厅中央,冬景的钟楼气窗里,她偷偷用金粉点了一盏灯。开展半小时后,穿着病号服的周明远被推进展厅,氧气瓶在寂静中发出轻微的嗡鸣。他指着林夏的画说:“你看,冬天真的会有光。”

第四章:金色校徽的重量

毕业典礼前夜,林夏在宿舍整理学士服。镜中映出她胸前的红丝带,四年时光竟让丝质纤维泛出陈旧的白痕。手机突然震动,是周明远发来的照片:病房窗台上,她的毕业创作明信片与药盒并排摆放。

“明天替我摸摸金色的校徽。”消息最后是个笑脸表情。林夏盯着屏幕,直到晨光染白窗帘。

典礼在钟楼广场举行。院长逐一为毕业生拨正流苏时,林夏注意到老人胸前的校徽丝带是深紫色——这是为创办初期老教师特制的颜色。当那枚冰凉的金属校徽贴上她的掌心,忽然想起周明远曾说:“红丝带是朱砂染的,遇水会褪色;金校徽是黄铜镀的,岁月会氧化。真正不变的,是系丝带的手。”

礼成时,梧桐叶突然簌簌飘落。林夏抬头看见周明远的父母站在人群中,老先生怀里抱着骨灰盒,盒上覆着褪色的红丝带。她这才明白,为什么毕业流程里要写“代领需持委托人信物”。

第五章:凤凰栖梧处

离校那天,林夏将周明远的校徽埋在钟楼下的梧桐树下。泥土覆盖丝带时,她忽然想起新生入学时院长说的话:“文正的凤凰,既要飞得高远,也要记得归巢。”

巴黎美院的录取通知书和文正毕业证同时寄到。林夏在朋友圈晒出两张证书:蓝白封面的毕业证内页,钢印凤凰在紫外线下泛着荧光;另一张烫金录取书右下角,印着巴黎圣母院的飞扶壁。评论区里,周明远的账号突然更新:“看,我说冬天会有光。”

九年后,林夏带着双硕士学历回到苏州。在文正学院新校史馆里,她的《钟楼四季》与周明远的《梧桐雨》并排陈列。策展人指着玻璃柜里的红丝带说:“这是2018届毕业生留下的传统,每年毕业季,他们都会在老梧桐下系上新丝带。”

林夏走出展馆时,正遇上新生入学。某个扎着马尾的女孩在梧桐树下踮脚系丝带,风掠过时,丝带与凤凰校徽同时扬起。她忽然想起毕业那天,院长在拨穗时轻声说:“孩子,记得常回来给梧桐树浇水。”

尾声:丝带永续
如今,文正学院的梧桐林已扩展到第五代,每棵树下都埋着不同年份的红丝带。林夏常带着学生来此写生,她总说:“画梧桐,要记得在树根处点一抹朱红。”那些褪色的丝带在土壤里化作养分,滋养着新的生长。而每张毕业证内页,凤凰钢印旁都印着一行小字:“此去当怀千里志,归来仍是文正人。”


版权所有 百分百样本网 ©2022
1897388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