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证样本  >>  本科毕业证 > 正文

江苏教育学院毕业证样本2010年全日制本科毕业证模版图片

本科毕业证 2025-03-27 09:07:49 0
高清样本

江苏教育学院毕业证样本2010年全日制本科毕业证模版图片

在江苏教育的浩瀚长河中,江苏教育学院(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无数学子的青春记忆与梦想。其毕业证,不仅是一张纸质的学历证明,更是时光凝结的印记,记录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人生趣事。

一、历史长河中的学院印记

学院初创,筚路蓝缕

1952年10月,根据中央教育部和华东教育部指示,南京市教师进修学校应运而生。1953年8月,学校更名为南京教师进修学院。1956年3月,南京教师进修学院教育行政干部进修班与江苏省小学行政干部讲习班、工农业余教育干部训练班合并,成立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2月,江苏教师进修学院与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合并,正式组建江苏教育学院。校址分设两处:本部在北京西路77号,分部(中文、史地科)在青岛路1号(后迁至黄瓜园1号)。

风雨飘摇,薪火相传

1959年9月,江苏教育学院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开始招收4年制本科生和2年制代培生,次年在校学生数达到2322人。然而,“文革”期间,学院一度停办。1978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同意恢复江苏教育学院,学院在废墟中重生,继续肩负着培养教育人才的重任。

转设更名,再谱新篇

2013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江苏教育学院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院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但那张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毕业证,依然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二、毕业证的特色与价值

庄重典雅,设计精良

江苏教育学院的毕业证,外观设计庄重典雅。通常为长方形,尺寸约为A4纸大小,封面颜色以红色为主,象征着喜庆与庄严。封面上方印有“毕业证书”四个大字,下方则是学校名称和校徽。打开毕业证,内页上方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等部门的监制标识,学生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学校信息、照片、鉴证信息和学校印章一应俱全。

编号规律,防伪严谨

毕业证编号由10位数字组成,分别代表毕业年份、地市代码、县区代码、学校代码和学生序列号。这种编号方式确保了毕业证的真实性和唯一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院还推出了电子毕业证,具有与纸质毕业证同等的法律效力,方便毕业生随时验证证书的真实性。

社会认可,含金量高

作为国家承认的学历,江苏教育学院的毕业证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它不仅是毕业生学术能力的体现,更是就业市场上的“敲门砖”。无论是升学、找工作,还是职称评定、考各种资格认证,这张毕业证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毕业证背后的往事

一:失而复得的大学梦

1977年,灌云县高考预考作弊案震惊全国。据统计,预考低分考生虚加分数的共计273人,预选合格线下加分的考生229人,合格线上加保险分的考生44人。为低分考生加分后,导致原相应的线上考生无法参加统考。这一事件因举报到中央而得到处理,上级批准灌云县举行了高考补考。

孟庆礼,一位四队公社的高校文科考生,政史83分,数学55分,总分138分,原本无缘统考。但补考给了他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1983年8月,他考取了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参加脱产进修,于1985年6月本科毕业,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孟庆礼在回忆中写道:“作弊案因举报到中央,后得到处理,并经上级批准灌云县举行了高考补考。因此,我和其他被改分压下的线上考生参加了补考。因为及时补救,补考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在教育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无论是做教师还是任校长、副局长,都认真工作,对得起这份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真心做到不误人子弟。我的高考梦,经历了十多年,几经波折,几经反复,终于失而复得,梦想成真。”

二:迟到23年的文凭

赵庭,一位出生于1940年的江苏省海安县人,于1960年9月至1961年9月在江苏教育学院学习一年,后集体转入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学习一年。然而,1962年7月初,就在他们刚刚做完毕业考试的试卷、憧憬着美好未来时,突然接到学校停办的通知,让他们自谋出路。

这一通知犹如晴天霹雳,眼看到手的毕业证书“飞”了,渴望已久的工作“跑”了。赵庭怀揣一张回乡务农的光荣证书,开始了人生道路上艰难、倔强的跋涉。回乡后,他被分配到县城附近的一所农村小学,担任一名“缺额”代课教师,这一当就是整整11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神州大地时,赵庭的命运也迎来了转机。1985年5月30日,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为他补发了整整迟到了23年之久的大专毕业文凭。这张文凭为他开启了幸福之门,他先后取得了中等专业学校讲师及高级讲师的任职资格,个人的写作爱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赵庭在文章《迟到了23年的文凭》中写道:“每当我捧着这张迟到的文凭时,就会想起当年在海安县中学求学时的往事……感恩时代,庆幸自己。是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焕发了青春,开启了‘中国梦’的新征程。对我个人而言,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受益多多。”

三:一张毕业证的传承与创新

在江苏教育数字博物馆云服务平台里,珍藏着一张1950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毕业证书的史料。这张证书不仅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教育成就,更承载着江苏教育的历史记忆。

如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作为江苏教育学院的传承者,继续发扬着“崇德敬业、求真创新”的校训精神。学院设有14个教学院部、26个本科专业、2个教育硕士联合培养专业,覆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319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务教师占比48.64%;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36.5%。

学院在传承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学院先后与美、欧、亚、非、大洋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国外高校联合建立孔子学院和“汉语暨中国研究中心”“俄语暨俄罗斯文化中心”各1个。学院还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开展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结语

江苏教育学院的毕业证,不仅是一张纸质的学历证明,更是无数学子青春记忆的载体。它见证了学院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毕业生的梦想与奋斗。无论是失而复得的大学梦,还是迟到23年的文凭,这些往事都告诉我们:教育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

如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作风,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新型师范学院”的目标稳步迈进。而那张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毕业证,也将继续激励着后来的学子们,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版权所有 百分百样本网 ©2022
18973889360